彭利涛牙周炎龈下刮治龈下刮治会有害处吗
口腔联锁专家指出,牙周炎龈下刮治主要表现在牙龈萎缩、牙槽骨吸收、牙龈出血等情况,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。
牙周炎龈下刮治的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(包括牙龈、牙周膜、牙槽骨)慢性破坏,自觉症状不明显,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。下面就介绍一下牙周炎龈下刮治的保健秘诀有哪些?
疾病诊断
牙周炎龈下刮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、出血、牙周袋形成、牙槽骨吸收、牙槽骨高度降低、牙齿松动移位、咀嚼无力,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。牙周病患者牙龈颜色暗红,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。不仅在洗牙时出现牙龈出血,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,偶也可有自发出血。在炎症早期,轻探龈沟即可出血,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。正常情况下,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,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。牙龈病可能会由于牙龈水肿出现"假性牙周袋",使探诊深度超过2mm.而牙周炎龈下刮治患者,由于光纤变性破坏、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而形成"真性牙周袋"。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,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,慢性破坏,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。牙龈退缩也是牙周炎龈下刮治的症状之一,但患者常不易察觉。当龈退缩造成牙根面暴露时,患者对冷、热、甜、酸食物或机械性刺激都可能出现敏感的表现。早期的牙周炎龈下刮治牙齿不松动,只有在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牙槽骨大部分吸收,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,才可以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。
牙周炎龈下刮治是导致牙齿脱落的最主要原因,因此,关注口腔健康,发现有牙周炎龈下刮治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。
彭利涛牙周炎龈下刮治龈下刮治会有害处吗
1、中医治疗:中医认为齿为肾所主,肾虚精亏血少,齿失濡养,引起骨质痿软,兼以阴虚火旺,虚火上炎于龈肉,久则牙齿动摇、根露;或由于素体虚弱,或久病耗伤正气,气血不足,牙龈失于滋养而病邪乘虚而入,以致龈肉萎缩,血不循经,齿龈出血,故成此病。属胃经实火型的,宜清胃泻火。可服牛黄清胃丸。属外感风热型的,宜疏风清热,可服银翘解毒丸、犀羚解毒丸等。属阴虚胃热型的,宜滋肾阴清胃热,可服六味地黄丸、麦味地黄丸等。
2、西医治疗:第一阶段应进行牙周基础治疗。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,去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,包括口腔自洁,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,龈上洁治,龈下刮治以去菌斑,牙石,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,咬颌调整等。
形成了牙周袋后,通常对牙周袋进行药物处理,可在牙周袋内置入各种药物,如碘甘油、复方碘液或抗菌药物,使牙周袋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,消灭牙周袋内的各种细菌,达到杀菌、消炎和收敛的作用。经这些治疗后,疗效不好的,就需要进行牙周手术。(编辑3001)